企業如何才能抓住工業機器人發展契機
發布時間:
2018-06-05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受限于進口嚴重限制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突破核心零部件生產的本土企業具備大規模產業化基礎,在競爭中具備優勢。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受限于進口嚴重限制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突破核心零部件生產的本土企業具備大規模產業化基礎,在競爭中具備優勢。工業機器人的產業鏈上中下游分別為零部件、本體和集成,我國企業大多集中在集成端,承擔系統二次開發、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務等附加值低的工作。這是由于核心零部件尤其是RV減速器的進口抬高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成本,嚴重制約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為什么國內工業機器人用的RV減速機一般都是進口的?
技術——價格死循環。還不僅僅是國內的機器人減速器行業的困境。更是中國企業在以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為代表的,現代化高技術裝備行業中面臨的困境。
首先我們看技術方面。
RV減速機,作為一種小體積,大傳動比,零背隙,超高傳動/體積比的減速機,是精密機械工業的一個巔峰之作,減速機里面完全是由高精度的元件,齒輪相互嚙合,對材料科學,精密加工裝備,加工精度,裝配技術,高精度檢測技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只是從購買產品里面拆開分解分析,進行反向工程,完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技術性能是一方面,成本又是另外一個方面。
加工制造減速機的設備都非常昂貴,比如美蓋勒平面磨床,內孔端面外圓一道磨,精度0.5μ重復定位0.3μ,據說加工達到1μ,有砂輪庫。折合人民幣價值就接近千萬元了。在沒有足夠的產量支撐下,他的設備攤銷成本就高得嚇人。
談智能制造,離不開工業機器人。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推進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國務院組織編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作了整體部署。
然而根據我們對行業的實際訪談,得知:智能制造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自動信息化”、“互聯化”到“智能化”層層遞進、演變發展的。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因此,要實現智能制造必須以工業機器人為重要基礎,智能裝備和產品是智能制造的實現端,而工業機器人卻是智能裝備的重要基礎。智能制造實際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發展,可以細分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和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三個方向。三個方向中,智能裝備和產品是智能制造的實現端,智能裝備和產品中,最為重要的體現則是工業機器人。機器人替代人工生產是未來制造業重要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也是未來實現工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保障。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應用需求,工業機器人將為智能制造中智能裝備的普及代表。
中國是最具潛能的工業機器人發展國家。
工業機器人在發達國家已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日本和德國憑借先發優勢和技術積淀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四大家族占據了工業機器人約50%的市場份額。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速近5年一直處在較高水平,2014年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我們認為我國人力成本上升、工業機器人成本回收期的縮短、工業機器人密度的差距都將維持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景氣度,中國還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工業機器人國家。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機器人產能將成倍上升,但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我國企業想要抓住工業機器人發展契機,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亟需國產化突破,并且是規模化量產的突破,否則沒有意義。國內具有機器人零部件研制、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的機器人企業才具備大規模產業化基礎,能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發展契機
相關新聞


關注金石興

手機瀏覽
本網站已支持IPV4 / IPV6 雙向訪問
Copyright ? JinShiXing Robot ALL RIGHTS RESERVED.